占每月饮食开支7.2% 郊区家庭白米食量最多
国库研究院发布的马来西亚稻米情况报告显示,穷人、郊区人民及非公民是消耗最多白米的群体。
郊区家庭平均每个月花费51令吉食用白米,占每月饮食开支的7.2%。城市家庭的每月白米开只有42令吉或占月常饮食开支的5.7%。
根据马来西亚稻米情况报告,国人平均每年消耗80公斤白米,随着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当前趋势是国人的饮食走向多样化,米饭的食用量日益减少。
201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家庭平均每月消费的白米占饮食开支的6.1%或44令吉。

与其他群体比较,低收入群体(B40)、郊区及非公民花费在白米的开支较高。非公民的每月白米开支占饮食开支的9.6%或60令吉。
各州的白米消耗量方面,沙巴名列前茅,家庭的每月平均白米开支占饮食开支的11.9%或73令吉;玻璃市则是白米消耗量最少的州属,只占13令吉或占饮食开支的1.7%。
白米生产及自给自足只涵盖现有层面,它并没有具备其他粮食的营养,目前政府是时候扩展粮食政策,并入粮食品质因素如可持续耕种、粮食安全,以及稻米与其他农作物的营养。
“为了保护国内20万名稻农及3100万名消费人,我们必须培养整个供应链的信任及强大,在供应链上只专注农民或消费人,却牺牲他人的做法将削弱稻米业的发展。”
采取农场经营管理模式,才能确保在稻农与米较商之间达致双赢。
大马稻米品种较少
限制稻农生产能力
报告指出,和其稻米生产国比较,马来西亚推出较少稻米品种,这已限制稻农选择最佳品种及生产的能力。
从1961至2014年,大马只推出35种稻米品种,印度却多得惊人,共有1961种品种,东盟国家如泰国(82)、越南(96)、印尼(183)、菲律宾(238)也推出不少品种。
“当局要花上10至12年开发一种稻米品种,因此我们不能只期望马来西亚农业与发展研究院独自研发稻米品种,它可通过检讨及更新植物品种的认可过程,鼓励大学及私人界参与稻米培育。”
各项方案增白米产量
政府在稻米业推出各项干预方案,致力增加白米生产、提升农民收入及保护消费人免于白米价格波动。报告指出,在过去多年,白米补贴及奖掖逐年增加,这几年才逐渐下降。
从2011年至2015年,政府每年拨出超过20亿令吉作为白米补贴及奖掖,它占农业与农基工业部的40至50%开支。
白米补贴及奖掖于2016年降至14亿令吉,2017年则是18亿令吉,2018及2019年的稻米补贴与奖掖拨款分别降至17亿及11亿令吉。
尽管稻米出现下降趋势,稻米获得的财政预算案拨款比其他农作物较高。
国库研究院领衔作者及副研究员莎丽娜博士在马来西亚稻米情况报告推介礼上说,为了巩固稻米业,我们必须确保国内没有任何供应链部分或群体被抛在后头。
马来西亚稻米情况报告主要是研究稻米业在跨越整个供应链所面对的挑战,报告探讨的课题包括粮食安全概念、稻米品种、鼓吹米较商与稻农之间的信任,以及了解白米消耗量。
出席推介礼者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资深经济学家戴维道博士、国库研究院主席农沙里博士、国库研究院执行委员会主席希山韩旦、研究助理阿末阿斯拉夫及茜蒂阿丽莎、马来西亚着名经济学家佐摩教授等。
亚洲消耗全球80%白米
亚洲消耗全球超过80%的白米!
中国、印度、印尼、孟加拉及越南是全球五个主要稻米生产国,也是五大白米消费国;预料白米的未来需求也会随着世界人口增长而提升。
报告指出,东南亚是世界白米经济中心,这个区域在2016年出口的白米占全球的39.9%(1600万公吨),泰国及越南是本区域的主要白米出口国。
并非所有的东南亚白米生产国都出口白米,其中印尼、马来西亚及菲律宾是白米进口国。
马来西亚依赖国内10个主要粮仓生产稻米,2016年共生产270万公吨稻米,其中200万公吨或75%稻米来自主要粮仓。
位于北马的慕达农业发展局(MADA)生产的稻米占国内总产量的38.8%,是国家的“饭碗”。
最热文章
随机文章
聚焦丨陕西产妇坠楼事件监控曝光 医院与家属仍各执一词
8月31日,在陕西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一名产妇在待产时,从医院五楼坠亡。事发后,家属和医院双方就
聚焦湖南乡村教师:不同的故事 相同的坚守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2016年的数据显示,在湖南,有33万名教师扎根在广袤农村,为乡村学
聚焦:张雨绮、赵薇、周冬雨、刘诗诗、小鬼、李沁、华晨宇 –
张雨绮生活挺自律,之前她和杨天真一起出差参加活动,她赶了一天的路,第二天一大早照常起来练瑜伽,还强行
聚焦:某女星讨好王俊凯?贾乃亮想签王源?杨超越黑料变少? –
1、现如今圈内对王俊凯打歪心思的女明星依旧不少,这些女明星私下时不时的就各种送资源、跟活动,无非就是
聚甲酚磺醛 50%
聚甲酚磺醛 50%副作用:製剂原料,询问专业医师与药师英文品名:Policresulen 50%卫署
聚美.纽交所最年轻CEO,身家两年缩水百亿
曾经,陈欧和他的聚美被罩上层层光环,但近年风头不再。近期股东恆润投资的两封公开信再次将他们推到了舆论